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benqimuci xinwengonggao jingxuanzhuanti guokanliulan wangluoshoufa beiyinpaihang xiazaipaihang liulanpaihang caozuorukou wenbenneirong xiazaizhongxin lianjiezhongxin fangwenliangtongji papernavigation benqimucitupian wangluoshoufatupian beiyinpaihangtupian xiazaipaihangtupian liulanpaihangtupian xinwengonggaosimple xiazaizhongxinsimple lianjiezhongxinsimple jingxuanzhuantisimple

期刊简介

    期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大学联合主办,由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担任主编。双月刊,中英双语出版,全球发行(ISSN 2096-336X,CN 10-1467/TU,中国邮发代号:80-985)。现为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ESCI来源期刊、SCOPUS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项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报告(WJCI)来源期刊、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来源期刊、美国EBSCO艺术专题数据库来源期刊;入选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曾获2015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交类荣誉奖。

2024年06期
主编寄语

从环境神经科学到景观的多维感知

陈筝;刘江;林广思;

景观作为人类感知的区域,是自然和人类活动交织作用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外界环境信息通过感官系统被筛选、加工,最终形成知觉,并推动更高层次的认知。近年来,神经认知科学的发展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了感官知觉背后的机制,及其在景观体验中的作用。视觉、听觉和嗅觉等感官维度在景观体验中的交互作用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多层次信息处理的结果。例如,莫奈的印象派作品《印象·日出》通过巧妙的色彩与明暗对比,为探索大脑在处理景观时的神经学原理提供了启发。本期研究围绕多维感官,探讨它们如何塑造人类行为、情感和健康,特别是在城市绿色空间、历史街区等场所中的作用。在关注城市建设如何满足人类对空间的需求的同时,强调生态多样性,以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024 年 06 期 v.12 ;
[下载次数: 61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论文

基于全景影像采集与深度学习技术的城市绿地感知评价研究——以广州市珠江公园为例

赵旭凯;林广思;

城市绿地的视觉质量评估是景观设计学领域的重要话题,但传统研究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局限。人工智能技术与街景大数据的发展为城市绿地感知评估带来了契机。然而,由于中国城市的绿地尚未被街景服务全面覆盖,相关研究的开展受到了限制。本文立足于景观的公众感知评价,以中国广州市珠江公园为例,采用便捷的全景相机图像采集与处理流程,利用Segformer-B5语义分割模型和Vi T-base-p16图像分类模型分别对公园图像计算客观评价指标(绿视率、天空视域因子、路面占比、人工构筑物占比)与主观评价指标(吸引力、丰富度、自然程度、压抑程度),从而进行公园绿地视觉质量评估。基于各项评价指标空间分布图,进行综合分析并识别低分值区域。结果发现,植被与水体有助于提升公园的吸引力与游客的积极感知,而过多的天空与构筑物则可能会产生相反效果;消极的人工景观和压抑的建筑也会降低景观质量。本研究所提出的图像采集与视觉感知评估方法可为城市绿地更新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024 年 06 期 v.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应对主被动排斥的城市绿色空间游憩场所包容性设计研究”(编号:5237805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基于公众感知的绿地供给评价方法研究”(编号:CGPY202410); 华南理工大学百步梯攀登计划项目“深度学习驱动的公园感知评价方法研究及其应用”(编号:j2tw202402095)~~
[下载次数: 1,086 ] [被引频次: 2 ] [阅读次数: 4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视嗅感知下月季景观的恢复性效益研究

鲍齐齐;金荷仙;曾程程;

植物景观在促进人体身心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月季具有丰富的花色和香气,在城市绿化和家庭园艺中应用广泛。但以往研究尚未从感知交互视角探讨月季景观的健康恢复性效益。本研究选取大学生群体为受试者,将其随机分配到由白色、橙色、粉色、红色、黄色、蓝紫色6种色系和玫瑰、果香2种香型组成的12个色彩与香气交互组中,通过压力刺激和视嗅感知恢复实验,结合脑电波和情绪状态等生理、心理数据分析,评估了不同色系和香型月季对压力缓解、注意力恢复及情绪调节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白色系和蓝紫色系月季在缓解压力方面表现突出,果香型月季的压力缓解效果优于玫瑰香型;而红色和黄色等暖色系月季在恢复注意力和提升积极情绪方面具有更佳的表现,尤其是红色系-玫瑰香型及黄色系-果香型组合的效果最优。此外,研究发现,视觉刺激在注意力恢复和积极情绪诱导中的作用显著大于嗅觉刺激。本研究还验证了视嗅交互作用在优化景观感知和增强健康效益中的潜力。基于上述发现,本研究提出了月季景观的规划设计建议,包括在不同功能用地中合理搭配色系和香型,以充分发挥月季景观的疗愈价值。本研究为促进植物景观的健康疗愈功能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为城市绿地及疗愈环境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4 年 06 期 v.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视嗅感知协同作用下的城市绿地植物配置研究”(编号:5227808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芳香植物配置对人体亚健康干预效应研究”(编号:51978626)~~
[下载次数: 470 ] [被引频次: 1 ] [阅读次数: 2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城市环境中植物气味与交通噪声的交互作用对人群行为的影响研究

巴美慧;李忠哲;康健;

交通噪声是城市环境中的典型消极声源,于人群行为具有一定影响。本研究针对听嗅感官交互环境于人群行为影响展开了探索,在均匀种植丁香(Syringaspp.)的典型城市街道进行了隐蔽的行为观察实验,旨在探究植物芳香气味与交通噪声的交互作用对人群路径和人群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人群路径方面,当声压级较高时,不同气味浓度条件下的人群路径范围及其均值都存在着比声压级较低时更远离声源的趋势;随着气味从无至浓郁,人群路径均值逐渐向气味源靠近,这一趋势尤其在声压级较高时更加显著,其最大纵向垂直移动距离约为0.3m。2)在人群速度方面,当声压级较高时,随植物气味由无到浓郁,人群速度均值由1.24m/s逐步变慢,然后稳定在1.18m/s处;然而,当声压级较低时,人群速度均值几乎不受气味影响。本研究为缓解城市交通噪声的消极影响提出了新思路,研究成果对完善城市景观质量评价体系、改善城市设计模式具有指导意义。

2024 年 06 期 v.12 ;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促进视障人群听嗅交互感知的社区公共空间优化设计研究”(编号:23NDJC135YB);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区公共空间听嗅模态环境要素对视障人群空间认知的影响机制”(编号:523080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智能建筑家居声环境的时空复杂性对认知的影响机制研究”(编号:52408114);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模态环境对城市交通噪声感知评价的影响机制与优化研究”(编号:LQ23E080010)~~
[下载次数: 29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历史街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提升的景感设计实践框架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刘江;韩海娟;陈铸;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文化服务供给侧,如何在更新过程中保障其供给能力关系到多元利益相关者的福祉。本研究以景感生态学理论为基础,结合文献综述,对历史街区的景感要素及其相关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类型进行了梳理;基于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以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提升为导向的景感设计实践框架,并对应构建了景感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框架的评价依据和标准。最后,以福州三坊七巷街区为例,基于并围绕该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结合研究区域在地特征分析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加强、保持和改善三坊七巷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为导向的景感营造建议,并基于景感设计实践框架对评价指标进行定性解读。本研究为从多维感知角度提升历史街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评价依据。

2024 年 06 期 v.12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闽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编号:2022YFF1301303-03)~~
[下载次数: 65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5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本期统计数据 more>>

下载中心

公告栏

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 23,386
今日访问量: 0

友情链接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